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离心泵中的汽蚀现象与应对措施
技术文章
离心泵中的汽蚀现象与应对措施
发布时间:2025/2/28      点击次数:

 汽蚀现象的定义
     汽蚀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,当其局部压力下降至该温度 汽化压力时,液体发生汽化,形成气泡的现象。当这些气起认经泵的高压区时,气泡由于压力增大迅速破裂,这一过程被称为汽蚀溃破裂时释放的能量会对泵体产生严重冲击,导致金属表面出现剥蚀,甚至损坏叶轮等重要部件。汽蚀不仅影响泵的机械性能,还可能导致泵的振动、噪音增加,并且降低泵的整体效率,严重时甚至使泵的正常运行受到威胁。

       在泵的工作过程中,当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为某种原因,流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液体的汽化压力时,便会开始形成气泡。随着液体流动,气泡进入泵的高压区后被压缩并破裂,产生的冲击波对泵的叶轮和其他金属部件造成侵蚀,这种现象即为汽蚀。


汽蚀的危害
.泵体损坏:气泡破裂时释放的能量会对泵体材料产生强烈的冲击,导致叶轮、泵壳和其他金属表面被剥蚀,长期发生汽蚀会导致泵的损坏。
·泵效降低:气泡的形成和破裂会影响流体的稳定流动,进而降低泵的效率。

·噪音和振动:汽蚀现象会产生明显的噪音和振动,影响泵的运行平稳性,增加设备维护难度。


汽蚀的发生条件
汽蚀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:
·局部压力过低:当泵吸入口处的压力过低时(低于液体的蒸汽压力),液体会发生汽化,产生气泡。

·液体温度过高:液体的蒸汽压力与温度密切相关,温度越高,液体的蒸汽压力越大,越容易发生汽蚀。


·流量过大:在高流量的情况下,液体流速加快,局部压力降低,容易产生气泡。


·泵的设计不当:泵的设计如果不合理,如泵的吸入管道设计不当、叶轮形状不合理等,也会导致汽蚀的发生。


防止汽蚀的措施

为了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,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:


1.提高泵自身的抗汽蚀能力(降低NPSHr)
.优化叶轮设计:通过改进泵的叶轮设计,特别是叶轮进口的形状,可以减少液流加速带来的压力下降,减小气泡形成的风险。增大过流面积、减小叶片进口的厚度、提高叶片进口部分的表面光洁度等都能有效减少汽蚀现象。
.使用前置诱导轮:在泵的前端增加诱导轮,能够提前对液流施加压力,提高液流的压力,减少局部低压区域的产生,降低汽蚀风险。
·选择双吸叶轮:双吸叶轮设计允许液流从叶轮两侧同时进入叶轮,增加进口流量,从而降低入口流速,减少气泡的产生。

.使用抗气蚀材料:选用强度高、硬度好、耐磨性强的材料制造泵体和叶轮,可以提高泵的抗气蚀能力。


2.提高泵的有效汽蚀余量(提高NPSHa)
·增加泵前液面压力:可以通过提高泵前贮液罐的液位压力来增加有效气蚀余量,减少汽蚀发生的可能性。
.降低泵的安装高度:降低泵的安装高度,减少泵吸入口的压力损失,从而提高吸入压力,避免吸入压力过低.

  • 电话
    0577-67314303
  • 传真
    0577-67317727
  • 邮箱
    378901459@qq.com
  • 公司地址
    浙江永嘉瓯北安丰工业区(荣丰工业园)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微信公众号
© 2025 浙江荣丰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ICP备案/许可证号: 浙ICP备2025155925号 热线:   技术支持:中国泵阀制造网